【上海】战略对话虽弥漫火药味 中美强调通过对话化解分歧
美国国务卿克里呼吁通过“法治、外交和谈判”而不是单边行为来解决南中国海争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表示,太平洋不应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中美应努力培育非排他的“朋友圈”。
林子恒 北京特派员
zhlim@sph.com.sg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昨天在北京召开,两国再次就剑拔弩张的南中国海局势相互抛话,但同时强调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与增进互信的必要。
美国国务卿克里呼吁各国通过“法治、外交和谈判”的手段而不是单边行为来解决南中国海争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表示,宽广的太平洋不应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两国应努力培育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他也呼吁中美两国应增进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判。
这是习近平首次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发表开幕讲话,凸显了中国政府对此次对话的重视。
两天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昨天开幕,克里在会上讲话时表明,美国并不是南中国海声索国,也不对任何声索国的声索采取任何立场,美国只希望南中国海争端能和平解决。
他说:“我们采取的唯一立场就是,不要通过单边行动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法治、外交和谈判等手段来解决。我们呼吁所有国家寻找符合国际标准和法治的外交解决方案。”
菲律宾于2013年向海牙常设国际仲裁法院提出南中国海海洋权利申诉,裁决预料将在本月出炉。美国已多次呼吁中国遵守国际法、尊重裁决结果,但中国一直强调,仲裁庭无权审理该仲裁案,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
中国也认为,美国支持菲律宾向中国提出仲裁诉讼,实际上是在此争议中选了边站了队,而且美国派军舰到南中国海执行航行自由任务则实为“横行自由”。
习近平在中美对话开幕式上致词时,尝试为中美近期的唇枪舌剑降温。他指出,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民众诉求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双方存在分歧“难以避免”。
他说:“有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态度的理由。”
习近平表示,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分歧,“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解决掉”。至于在一时之间无法解决的分歧,他认为,双方应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管控。
习近平说:“中美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应该保持经常性对话,开展更多合作,应对各种挑战。”
他也表示,信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国与国交往的前提。“我们要防止浮云遮眼、避免战略误判,就要通过经常性沟通,积累战略互信。”
朝核问题两国立场也相左
在朝核问题上,中美一直是各持己见,美国认为应该对朝鲜实施更严厉的制裁,但中国认为制裁不是目的,对话谈判才是和平解决争端的手段。
克里强调:“我们相信,继续向朝鲜施压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阻止朝鲜对其邻国和对区域的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他说,七年前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中美的立场南辕北辙,以致气候谈判宣告失败。不过两国官员过去三年努力合作,最后促成两国元首就减排目标发表历史性联合声明,以及去年巴黎气候峰会圆满成功。此外,中美也携手攻破了伊朗核问题。
克里说:“中美两国只需拿出在处理伊核和气候变化问题时的领导力和魄力,就能成功解决朝核问题。”
克里也对习近平关于增进互信的讲话做出呼应。他表示,两国都不应该让“老旧的思维、冷战的遗迹和死板的意识形态教义”将各自导向错误的方向。
克里认为,中美应该成为伙伴而不是对手、对于法治应有更多相同意见而不是分歧,并且双方都应逐渐对揣摩对方的意向更有信心,“这就是建立信任的方式”。
中美官员在这两天的对话中,也将就拓展经贸、网络、执法、能源、环保等领域合作开展磋商。
上海企业宣传片制作